第一卷宋吏难做 第 146章廪丘义学-《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


    第(3/3)页

    张文远一愣,连忙点头承认了,“咱们公门中人有不少携带家小常住县城的,可是县里又没有私塾给他们的孩子上学,一到了启蒙的年龄就得送回族里去,如此两地分居十分煎熬,小人就寻思在县里办个私塾,让这些娃子们就在县里上学,如此也可让他们一家团聚。”

    时文彬捻了捻胡须,轻轻地点头道,“嗯,不错,你能想到这些,可见是用了心的。”

    张文远连说不敢,时文彬摆了摆手,问道,“可想好了名字?”

    张文远一听就知道他要发骚了,连忙顺杆往上爬,“暂时还没想好,大老爷博古通今,又是正经的科甲出身,不知可有这个雅兴为私塾赐个名?”

    时文彬本就喜欢附弄风雅,这一下真是被挠到了痒处,“嗯……待老夫斟酌一番……嗯,你这是义学,不如就叫公门义学如何?”

    说实话张文远对这个名字不甚满意,但时大老爷这么说了,他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多谢……”

    他的话还没说完,时大老爷就自己否决了自己,“不妥,不妥!‘公门’二字太过俗气,难登大雅之堂。咱们郓城县古称廪丘,不如就叫‘廪丘义学’吧。这‘廪’原义为‘仓廪’,后又延伸为‘饱食’之意,以‘廪丘’为名,寓意学子都是饱学之士,如何?”

    张文远没想到他连一个‘廪’字都能解读出这么多内容来,连忙大礼拜谢,“谢大老爷赐名,有了大老爷这番解读,廪丘义学的学子们以后定然都是饱学之士,不负大老爷的殷勤期望。”

    “好,好,好!”时文彬彻底被张文远拍晕了,抬手吩咐老书童道,“去取纸笔来,老夫再题一块匾。”

    不移时,老书童取了纸笔,时文彬挥毫立就,‘廪丘义学’四个大字跃然于纸上,张文远大喜,再次大礼相谢。时文彬哈哈大笑,“老夫牧守郓城之地已有年余,往日一直在劝课农商、树立新风,如今县里百姓丰衣足食,风气大为改观,下一步就要兴学,你此举正合我意,如此相得益彰,何其幸甚!”

    张文远没想到自己包藏祸心的一招居然歪打正着地打在了县老爷的心葩上,顿时有种黑色幽默的感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