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3章 赶时间和不赶时间-《蜀汉之庄稼汉》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渔阳古关的内城城门后面,传来了木制绞盘刺耳的断裂声,厚厚的城门轰然洞开。

    满头小辫的秃发阗立,右手提着还在滴血的长刀,左手高擎着颗头颅,从门洞飞奔而出。

    来到镇东将军面前,以刀驻地,单膝跪下,声音洪亮:

    “小人幸不辱命,贼将首级在此。”

    说着,他把滴血的战利品高举过头顶。

    镇东将军微微点头,并未伸手去接首级,只是淡淡扫了一眼,语气平静:

    “好,记汝一功。”

    秃发阗立面露喜色,恭敬道:

    “谢过将军。”

    “有功必赏,这是你应得的,不必道谢。”

    古关内外城皆落入汉军之手,镇东将军并没有立刻进入内城,而是定定地站在那里,抬起头,看向关城所傍着的山头。

    事实上,她在清晨领军出发前的一个时辰,已秘密派出一支五百人的奇兵,在向导的带领下,悄无声息地绕到关口后山。

    当大军出现在关前时,山上的魏军最先被吸引注意力。

    毕竟他们的视线比关城守军更为开阔。

    然而,也正是此时,那支奇兵开始顺着采药人才知晓的山径攀爬。

    说是山径,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却是险峻难行,连鬼见了都要发愁。

    向导纪阳爬在最前面,时不时扯紧腰间的麻绳,崖壁上的青苔在他的铁护腕下被挤压出墨绿色的汁液。

    他的身后,刘浑率领五百死士贴着巉岩蠕行。

    走了半个时辰,队伍被一道四十丈深的天然裂谷拦住去路。

    “听说本来这里是没有沟的,后来永初年间,有地龙翻身,这才变成这个样子。”

    走在最前面的向导纪阳,转过身,低声对刘浑说道。

    刘浑放眼望去,只见裂谷两岸绝壁如刀削斧劈,难怪魏军没有在后山设置哨卫,这便是天然的防线。

    不过,这道天堑对北方人,尤其是河北人而言或许难以逾越。

    毕竟河北都是平原。

    但对汉军来说,却并非不可跨越。

    如今的汉军,以前被人蔑称为“蜀军”。

    世人皆知蜀道难。

    但蜀道好歹还被称为道。

    而在蜀道未修之前,蜀人又是如何在奇山峻岭中开路的?

    “搭梯!”

    刘浑低声喝令,身后两名力士展开用麻绳与松木制成的软梯,软梯展开时,可随山势扭曲,如巨蜈蚣贴附岩壁。

    先锋什长将铁制蜈蚣喙扎进岩缝,十名士卒拽着浸过桐油的麻绳缓缓放梯。

    当山下的大水汹涌冲向关城时,刘浑的右手五指终于扣住崖顶草皮,在他身后,五百死士如壁虎般贴满岩壁。

    而山上的魏军,虽然不用像关城守军那般直面洪水,但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山下的异变吸引,全然不知一支汉军正悄然逼近。

    “东北方有烽燧!”有斥侯低声提醒。

    “东侧也有!”另一人补充道。

    “这是子母烽,互为呼应。”

    刘浑举起千里镜,观察了一下,缓缓道:

    “这是子母烽,互为呼应。东侧母烽有床弩和霹雳车,显然是利用制高优势支援山下关城。”

    “子烽人少,应是警戒之用,母烽人多,是贼军主力所在。弩狙手,上弩!”

    “咔嗒……”

    后面的弩狙手得令,开始组装用来猎杀的弓弩。

    这种可拆卸式的弓弩,虽然威力不如平时用来狙杀的重弩,但胜在携带方便。

    平日里不用的时候,就拆成几个机件,需用时迅速组装。

    乃是潜伏逼近时用来暗杀的利器。

    十五张猎弩组装完毕,上好弦,弩狙手开始沿岩缝包抄过去,把那些正在盯着下方的哨兵一一点杀。

    直至魏军烽燧台上的柴薪堆冒起火光,主烽燧守军这才突然发现,汉军已攀上了箭楼飞檐。

    与此同时,血肉撕裂的闷响在他们耳边响起。

    “大汉天兵在此!”

    “杀!”

    ……

    山下的洪水肆虐声掩盖了山上的厮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