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毕竟以世人观念,墓志铭都是要尽可能请德高望重、地位尊隆之人来写,而林泰来差不多就是当世最德高望重的人了。
所以刚刚带着《苏徽通商航海条约》从徽州返回的林泰来,又接到了一个单子,为刑部尚书陈于陛写墓志铭
林泰来刚登科入朝时,陈于陛就是翰林院掌院学士,经常打交道,对林泰来还算包容。
在原本历史上,陈于陛入阁为大学士,不过本时空因为蝴蝶效应,止步于刑部尚书。
对于故人辞世,快到而立之年的林泰来逐渐开始麻木了,其实这很正常。
他出来混时年纪不大,二十多岁就已经混进朝堂上层建筑了。而在同层次与他打交道的那些人,大多都是中老年。
如今随着时光流逝,那些老年人自然就最先开始一个个的消失。
又比如,前年当上礼部尚书然后为了争国本自爆的赵用贤也去世了,但他家没请林泰来写墓志铭。
当万历二十四年过去时,乐浪铜山和苏杭织造局合计向皇帝内库进献了三十多万两白银。
这比万历二十三年没有增加太多,林泰来觉得,不能让万历皇帝产生数字一直会增长的错觉。
万历二十五年到来,林泰来三十岁,本时空的万历二十五年比万历二十四年还要平稳。
连大比之年都不是,没什么大事发生。
在原本历史上,因为援朝抗倭战争一直拖延着不能结束,给朝廷带来了沉重负担。
然后围绕战争、财政等问题争论不休,这才发生了一些动荡。
比如沈惟敬和小西行长联手忽悠大明和倭国双方朝廷,导致议和失败,于是主张议和的兵部尚书石星就是在这年下狱论死。
但在本时空,因为援朝抗倭的快速结束,朝廷财政状况也大为好转,导致这两三年朝廷比原本历史平静的多。
虽然朝廷没大事,可林泰来没有放松对林党势力的部署。
宣府镇巡抚王象乾在宣府干了八年后,出人意料的被调往四川为巡抚。
按道理说,宣府镇巡抚久任之后,一般上升途径是升为宣大总督。
但这次“背景深厚”的王象乾居然只平调为四川巡抚,让多数人都意想不到,有人猜测是为了避嫌。
然后就是先后历经过大圆满资深御史、两任文选司郎中的王象蒙,也出外为巡抚,参照的是当年清流党人骨干陈有年的路数。
第(1/3)页